返回顶部

人民武警报:唱响民族最强音——观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

2017-06-12 11:00:16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自播出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昨日,人民武警报刊发文章《唱响民族最强音—观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给予《民族的吼声》高度评价。

       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是由中央电视台和齐鲁名盛(北京)文化传媒联合拍摄,孙继炼、李军、雷振华、褚海辰、张清华策划,潘明、刘延风、刘凡撰稿,卫晨霞、刘志强总导演,孙军监制,刘凡、杜粮、苏娟、张清华共同执导。纪录片将战争歌曲的背景故事、历史资料和对当前的影响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对战争年代的歌曲有了新的了解和思考。

革命军人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人民艺术家用旋律谱写心的历程,中华儿女用决心开启新的征程。

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引起巨大反响并得到广泛赞誉。该片以重温抗战歌曲的方式解读抗战历史,使战争的血泪故事与歌曲的创作点滴交叉融合,以独特的解读方式和创新的表现形式呈现那段历史的曲折艰难和人民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以歌叙事,鲜活表达。该片突破以往主旋律作品的讲述手法,以抗战歌曲作为叙述史实的切入点。《松花江上》讲述装备精良的东北第七旅军,因“不可抵抗”的命令不攻自溃的屈辱史;《新四军军歌》歌颂新四军及其前身长达10年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游击队之歌》还原我军挺进华北、华中,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英勇壮举。同时,该片运用多重元素表现内容,丰富视觉元素。除了传统的解说词配合空境画面,又结合讲解员讲解,专家访谈,史料再现等多种形式表现片中每一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和当下的历史事实,使主旋律叙事更生动,更鲜活。

以人为本,动之以情。革命军人的浴血奋战是人民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人民艺术家的潜心创作是革命军人的壮美人生。从第一集的一名老兵手捧蜡烛祭奠战友,到第二集的新四军老兵身着新四军军装结队走来的群像,再到最后一集的现代军人昂首高歌《大刀进行曲》,军人的面貌始终贯穿纪录片始终。

第二集《敌后战歌》开篇,在九公山铁军纪念园,整齐列队的军人们神情肃穆。他们身着新四军军装,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烈士纪念碑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在纪念碑前,他们高唱战歌,铿锵的旋律让人们激情澎湃。这首歌,是新四军老战士军旅生涯中最为难以忘怀的《新四军军歌》!移动镜头缓缓滑过那一张张卷藏着岁月沧桑却依旧坚毅的面庞。他们的目光,迥然依旧,他们的身姿,挺拔依然。激昂的旋律,让人们的思绪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心灵产生强烈共鸣,就如片中着重表现的《游击队之歌》词作者贺绿汀曾说的那句“活着,就是要为人民做事,我拿起笔,我写,我拉琴,我弹琴,我指挥,都想着人民,要为人民做事!”

以小见大,精益求精。该片每一帧画面、每一秒镜头都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抗战老兵握拳在广场宣誓的镜头,那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铮铮誓言让观众为之动情;老兵含泪祭奠战友的特写,表现出抗战老兵人性上的光辉璀璨;北大营遗址老槐树的景深镜头,见证着那段屈辱史;这些细节细腻逼真,感人至深,通过逼真的画面勾勒出广大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英雄壮举,他们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令人崇敬,使人赞叹。

 

片尾曲《中华儿女》由阎维文、褚海辰演唱

人民武警报:mp.weixin.qq.com/s

上一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纪录片《书圣王羲之》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
下一篇:中国军事网关注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民族的吼声》:唱响民族最强音

行业新闻

NEWS ME

人民武警报:唱响民族最强音——观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

2017-06-12 11:00:16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自播出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昨日,人民武警报刊发文章《唱响民族最强音—观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给予《民族的吼声》高度评价。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自播出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昨日,人民武警报刊发文章《唱响民族最强音—观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给予《民族的吼声》高度评价。

       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是由中央电视台和齐鲁名盛(北京)文化传媒联合拍摄,孙继炼、李军、雷振华、褚海辰、张清华策划,潘明、刘延风、刘凡撰稿,卫晨霞、刘志强总导演,孙军监制,刘凡、杜粮、苏娟、张清华共同执导。纪录片将战争歌曲的背景故事、历史资料和对当前的影响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对战争年代的歌曲有了新的了解和思考。

革命军人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人民艺术家用旋律谱写心的历程,中华儿女用决心开启新的征程。

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引起巨大反响并得到广泛赞誉。该片以重温抗战歌曲的方式解读抗战历史,使战争的血泪故事与歌曲的创作点滴交叉融合,以独特的解读方式和创新的表现形式呈现那段历史的曲折艰难和人民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以歌叙事,鲜活表达。该片突破以往主旋律作品的讲述手法,以抗战歌曲作为叙述史实的切入点。《松花江上》讲述装备精良的东北第七旅军,因“不可抵抗”的命令不攻自溃的屈辱史;《新四军军歌》歌颂新四军及其前身长达10年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游击队之歌》还原我军挺进华北、华中,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英勇壮举。同时,该片运用多重元素表现内容,丰富视觉元素。除了传统的解说词配合空境画面,又结合讲解员讲解,专家访谈,史料再现等多种形式表现片中每一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和当下的历史事实,使主旋律叙事更生动,更鲜活。

以人为本,动之以情。革命军人的浴血奋战是人民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人民艺术家的潜心创作是革命军人的壮美人生。从第一集的一名老兵手捧蜡烛祭奠战友,到第二集的新四军老兵身着新四军军装结队走来的群像,再到最后一集的现代军人昂首高歌《大刀进行曲》,军人的面貌始终贯穿纪录片始终。

第二集《敌后战歌》开篇,在九公山铁军纪念园,整齐列队的军人们神情肃穆。他们身着新四军军装,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烈士纪念碑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在纪念碑前,他们高唱战歌,铿锵的旋律让人们激情澎湃。这首歌,是新四军老战士军旅生涯中最为难以忘怀的《新四军军歌》!移动镜头缓缓滑过那一张张卷藏着岁月沧桑却依旧坚毅的面庞。他们的目光,迥然依旧,他们的身姿,挺拔依然。激昂的旋律,让人们的思绪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心灵产生强烈共鸣,就如片中着重表现的《游击队之歌》词作者贺绿汀曾说的那句“活着,就是要为人民做事,我拿起笔,我写,我拉琴,我弹琴,我指挥,都想着人民,要为人民做事!”

以小见大,精益求精。该片每一帧画面、每一秒镜头都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抗战老兵握拳在广场宣誓的镜头,那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铮铮誓言让观众为之动情;老兵含泪祭奠战友的特写,表现出抗战老兵人性上的光辉璀璨;北大营遗址老槐树的景深镜头,见证着那段屈辱史;这些细节细腻逼真,感人至深,通过逼真的画面勾勒出广大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英雄壮举,他们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令人崇敬,使人赞叹。

 

片尾曲《中华儿女》由阎维文、褚海辰演唱

人民武警报:mp.weixin.qq.c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