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人民武警报《时代的强音——观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

2017-10-17 15:04:56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是由中央电视台和齐鲁名盛(北京)文化传媒联合拍摄,孙继炼、李军、雷振华、褚海辰、张清华策划,武春河题词片名,潘明、刘延风、刘凡撰稿,卫晨霞、刘志强总导演,孙军监制,刘凡、杜粮、苏娟、张清华共同执导,纪录片主题曲由著名歌唱家褚海辰、阎维文倾情演唱。该片以解读八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带领人们重温那段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123456.jpg

456789.jpg


456789.jpg                                                                                              

时代的强音

——观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

作者:陈海峰

前不久,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分为《愤从悲生》《敌后战歌》《人民战争之歌》《时代的交响》4个专题,精选了抗战时期创作的《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沂蒙山小调》《游击队之歌》《新四军军歌》《黄河大合唱》8首歌曲,并从每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这些催人奋进的战斗号角,把观众拉回那个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年代。听着那震撼人心、激越昂扬、催人奋进的歌声,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时代的感召力,一股热血澎湃的精神暖流奔腾而出,化作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豪迈情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符,都蕴含着一种时代精神。抗战歌曲是中华民族近代音乐史上极为光辉灿烂的篇章,其题材之集中、创作速度之快,流传之广、数量之多,全民参与演唱热情之高、动员民众能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珍品和瑰宝,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熠熠生辉。整个抗战期间所创作和传唱的抗日歌曲多得至今无法精确统计,粗略估计有近万首。几乎每首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饱蘸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热血与汗水,抒写着中国人民不畏炮火的抗战意志和坚定信念。

歌曲是精神的旗帜,是人民的心声。一曲《松花江上》促成了“西安事变”;《义勇军进行曲》犹如一面号召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战旗;被誉为“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的《黄河大合唱》,怒斥日寇的罪行,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唤起了广大民众为保卫祖国而战的斗志,彰显了中华儿女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歌声,是民族的呐喊,唱出了爱国心和民族志;吼声,吼出了民族担当,吼出了火一般的民族精神。这便是抗战歌曲的“歌魂”。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用歌声痛斥日寇、声讨暴行,用歌声唤起民众、激励人心,凝聚起抗战的磅礴力量。

抗战时期的音乐家们都是人民群众的知音。《大刀进行曲》是由麦新作词作曲的抗日救亡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之后,鼓舞了士气,鼓舞了斗志,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对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称为“一把砍向日寇的大刀”。创作这首抗战歌曲时,麦新正在上海参加救亡歌咏运动,突然听到驻守在长城脚下的二十九军组织起大刀队与敌人殊死拼杀的事迹,民族的愤慨和创作的灵感交织迸发,便挥毫写出这首充满英雄气概的歌曲。

       音乐离不开时代,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抗战歌曲就是那个血于火的时代的写照,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结晶。抗战歌曲来自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来自人民对故乡、土地和亲人的热爱,也是民族精神的最基本元素。抗战歌曲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和号角,引发睡狮觉醒、雄狮奋起,激励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正如《新四军军歌》那般气势粗犷的音调,犹如千军万马奔赴疆场,唤起将士们奋起抗击、所向披靡的英雄斗志。抗战歌曲无愧为传世佳作,给今人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根植于生活土壤,凝结着群众的智慧。那歌声无论婉转深沉还是慷慨激昂,都是发自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那经历战火洗礼的歌声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华儿女以更加坚实、更加自信的铿锵步伐创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采访 |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畅谈张改琴书画作品
下一篇: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国家记忆》之《歌声里的记忆 义勇军进行曲》

行业新闻

NEWS ME

人民武警报《时代的强音——观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

2017-10-17 15:04:56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自播出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2017年10月15日,人民武警报刊文《时代的强音—观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给予高度评价。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是由中央电视台和齐鲁名盛(北京)文化传媒联合拍摄,孙继炼、李军、雷振华、褚海辰、张清华策划,武春河题词片名,潘明、刘延风、刘凡撰稿,卫晨霞、刘志强总导演,孙军监制,刘凡、杜粮、苏娟、张清华共同执导,纪录片主题曲由著名歌唱家褚海辰、阎维文倾情演唱。该片以解读八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带领人们重温那段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123456.jpg

456789.jpg


456789.jpg                                                                                              

时代的强音

——观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有感

作者:陈海峰

前不久,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民族的吼声》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分为《愤从悲生》《敌后战歌》《人民战争之歌》《时代的交响》4个专题,精选了抗战时期创作的《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沂蒙山小调》《游击队之歌》《新四军军歌》《黄河大合唱》8首歌曲,并从每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这些催人奋进的战斗号角,把观众拉回那个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年代。听着那震撼人心、激越昂扬、催人奋进的歌声,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时代的感召力,一股热血澎湃的精神暖流奔腾而出,化作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豪迈情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符,都蕴含着一种时代精神。抗战歌曲是中华民族近代音乐史上极为光辉灿烂的篇章,其题材之集中、创作速度之快,流传之广、数量之多,全民参与演唱热情之高、动员民众能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珍品和瑰宝,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熠熠生辉。整个抗战期间所创作和传唱的抗日歌曲多得至今无法精确统计,粗略估计有近万首。几乎每首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饱蘸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热血与汗水,抒写着中国人民不畏炮火的抗战意志和坚定信念。

歌曲是精神的旗帜,是人民的心声。一曲《松花江上》促成了“西安事变”;《义勇军进行曲》犹如一面号召全民族奋起抗战的战旗;被誉为“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的《黄河大合唱》,怒斥日寇的罪行,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唤起了广大民众为保卫祖国而战的斗志,彰显了中华儿女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歌声,是民族的呐喊,唱出了爱国心和民族志;吼声,吼出了民族担当,吼出了火一般的民族精神。这便是抗战歌曲的“歌魂”。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用歌声痛斥日寇、声讨暴行,用歌声唤起民众、激励人心,凝聚起抗战的磅礴力量。

抗战时期的音乐家们都是人民群众的知音。《大刀进行曲》是由麦新作词作曲的抗日救亡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之后,鼓舞了士气,鼓舞了斗志,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对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称为“一把砍向日寇的大刀”。创作这首抗战歌曲时,麦新正在上海参加救亡歌咏运动,突然听到驻守在长城脚下的二十九军组织起大刀队与敌人殊死拼杀的事迹,民族的愤慨和创作的灵感交织迸发,便挥毫写出这首充满英雄气概的歌曲。

       音乐离不开时代,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抗战歌曲就是那个血于火的时代的写照,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结晶。抗战歌曲来自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来自人民对故乡、土地和亲人的热爱,也是民族精神的最基本元素。抗战歌曲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和号角,引发睡狮觉醒、雄狮奋起,激励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正如《新四军军歌》那般气势粗犷的音调,犹如千军万马奔赴疆场,唤起将士们奋起抗击、所向披靡的英雄斗志。抗战歌曲无愧为传世佳作,给今人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根植于生活土壤,凝结着群众的智慧。那歌声无论婉转深沉还是慷慨激昂,都是发自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那经历战火洗礼的歌声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华儿女以更加坚实、更加自信的铿锵步伐创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明天。